[图文]疫情令“两桶油”上半年净亏损逾500亿元,二季度 | 08-31 |
大型油气生产商、国内最大炼油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中国石化,600028.SH;00386.HK)8月30日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。上半年,新冠肺炎疫情拖累全球经济及原油市场,油气价格均跌出历史新低,市场疲软令炼化利润大幅缩水。财报显示,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,中国石化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217.25亿元,上年同期为净利322.06亿元;基本每股净亏损0.179…… |
中俄合作建设全球最大聚合物工厂,中国石化持股40% | 08-28 |
澎湃新闻8月27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中国石化)获悉,中俄阿穆尔天然气化工综合体项目(AGCC)日前正式开工,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工厂之一。该项目由中国石化与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合作开发,中国石化持有该项目40%股份。 该项目位于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,距离黑龙江省黑河市以北150-200公里,设计产能为230万吨/年聚乙烯、40万吨/年聚丙烯,装置…… |
[图文]单晶组件和硅片销量增长,隆基股份上半年净利同 | 08-28 |
国内光伏龙头企业、全球最大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隆基股份,601012)8月27日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,尽管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一度导致光伏行业终端需求遇阻,但受益于单晶组件和硅片销量大幅增长,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1.16亿元,同比增长104.83%。 财报还显示,隆基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1.41亿元,同比增长 42.73%;基…… |
中铝上半年营收净利下滑:行业回落,经营性净现金流历 | 08-28 |
8月27日,中国有色金属龙头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(601600)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铝业营业收入为841.09亿元,同比减少11.48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71.2万元,同比减少94.95%;基本每股收益-0.006元。 分板块来看,今年上半年,中国铝业冶金级氧化铝产量721万吨,同比增加5.74%。氧化铝板块的营业收入为210…… |
[图文]盾石磁能李胜飞:轨道交通对于飞轮储能来说是一 | 08-27 |
轨道交通对于飞轮储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轨道交通特点发车密度高,其中消耗电能就是轨道交通面临最大的问题,而且轨道交通牵引能量一般占电能消耗的50%左右,因此在这个领域里,节能潜力是非常巨大的。没有一种储能技术能是遍布天下的,将来的储能市场和储能应用肯定是多能融合,最主要是安全用能,提高能量的运用量,延长能使用寿命。 ——盾石磁能飞轮事业部总经理李胜飞 2020年8月26-28日,…… |
162米!亚洲第一高风机成功吊装 | 08-27 |
近日,在河北秦皇岛昌黎滦河口风场,华电机械院自主研发的FZQ1650风电塔机再度刷新了风机吊装的亚洲记录,成功将轮毂高度162米、叶轮直径136米的亚洲第一高风机吊装入位。华电机械院推出的为风电施工专门设计的FZQ1650型塔式起重机,利用风电塔机在风电施工中占地空间小、抗风能力强、安拆快捷等特点,迅速打开市场,受到了国内多家风电安装单位的青睐,并持续创造吊装纪录…… |
[图文]寒锐钴业上半年净利增1.8倍:电解铜销量大增、钴 | 08-27 |
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8月25日,南京寒锐钴业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寒锐钴业”,300618)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。今年上半年,寒锐钴业营业收入10.36亿元,和上年同期相比(同比)增加12.32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97.11万元,同比增加180.98%;基本…… |
撮合上下游,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国际LNG线上交 | 08-27 |
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8月26日宣布,将推出国际LNG(液化天然气)线上交易业务,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境内外市场主体搭建公开、透明、安全、高效的线上交易平台,推动国际LNG贸易迈向数字化交易时代。 数字技术虽已广泛渗透许多领域,但当前国际LNG贸易普遍采取线下谈判模式。 据澎湃新闻了解,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国际LNG交易业务将在线撮合国际LNG资源商和国内买家,相较…… |
国家能源集团与内蒙古赤峰市签订2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协 | 08-26 |
8月20日,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政府签订200万千瓦新能源开发协议。 该协议为风光储+设施农业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项目,主要包括120万千瓦风电项目、80万千瓦光伏项目,配置20万千瓦容量的储能设备及1座智慧型新能源集控中心。宁城县是国家级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定点帮扶脱贫摘帽县,新能源基地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…… |
可再生能源制氢盈利前景待考 10年内难以为企业带来可观 | 08-26 |
近日,清洁能源华体会平台网站GTM援引欧洲多家电力企业高管的话指出,近几年来,欧盟能源转型力度不断加大,采用可再生能源“绿色制氢”的呼声一再高涨。然而,尽管企业积极参与,但业界普遍认为,可再生能源制氢至少还需要10年才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。 “绿氢”开发热潮席卷全球 GTM报道称,近几年来,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“绿…… |
|